黄金文化与儒家思想
发布日期:2017-05-18
现在的民间也还可以看到用最古老原始的方法淘金,所谓沙里淘金,披沙拣金,慢慢就成为了一个固定的动作,并上升为一种锲而不舍、反复不断的精神,就是这种从未断代的精神,成就了中华民族顽强而坚韧的品性。王阳明(1472年—l528年,著名哲学家),正好有一段类似的话分析到一个传统的中国人人格的完成。他说,金子有多和少两个数,有一万斤,有一斤;或者一两,一万两,这是从量来看。量之外还有值,也就是成分,是24K的,还是不纯的金。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而作为中国传统集大成者的儒家讲的是纯,不讲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前179—前104,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讲“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他的中心意思是说,一个人虽有很多限制,譬如我的限制使我只能是一分,但我也绝不放弃,就在这一分里面努力,使它变成纯金。这就是体现了儒家的真正价值。
周朝时候,鲁国人秋胡娶了妻子才五天工夫,就到陈国做官去了。这一去过了五个年头才回来,在路上秋胡看见一个采桑的妇人,十分欢喜,就下车拿了金子去引诱,可是那采桑的妇人毫不理会。秋胡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就捧了金子出来献给他的母亲,随后又唤妻子出来,谁知就是刚在路上调戏的采桑妇人。秋胡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只听他妻子说:你因为欢喜女子而给她金子,这是忘记自己的母亲了,忘记了母亲,就是不孝;好着女色,动了淫心,这是污秽自己的品行了,也就是不义。你孝义都丢失了,我实在羞来见你。说完就奔出门投河死了。
中国人讲好的品性,认为只有好的德行才是世间最珍贵的东西,也是一个真正能谨守一生不会丢失的最大财富。所以,在十分强调礼制的周代(孔子后来一心要恢复的就是周礼),秋胡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当然,中国文化有这种严厉苛责自己的一面,也有极其宽容大度的另一面,那就是浪子回头金不换。也只有这两方面的牵制与中庸里,文化才显示出不会在物欲里迷失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