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文化与吉祥民俗
发布日期:2017-05-18
对于百姓来说,除趋利避害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出生、结婚、死亡,而这些深入民深处的习俗俗无一不印有黄金的印记。
汉代普通百姓用铜币,上层社会已较普遍地使用黄金货币,汉代的黄金货币主要有三种样式:一种是圆饼形的金饼,直径约为七、八厘米,厚约一二厘米;-;种像马蹄壳的称为“马蹄金”,还有一种似偶蹄动物的蹄壳,称为“麟趾金”。“麟趾金”中的麟,是—种神话传说中的吉祥神物,汉武帝在公元前122年冬十月,在雍县祭五帝庙时获得了白色麒麟,于是作《白麟之歌》,改年号为元狩,并铸麟趾金作为货币以协祥瑞。汉代的黄金货币就是在汉武帝的直接授意下铸造成型的,这种授意又使这种金币披上了一层神秘的文化色彩。
累丝金辟邪形象似虎,出土时共两只,各立于托片上。头圆大,一为双角,一为独角,作昂首远视状。以绿松石镶嵌成双眼,颈前、脊背各有一条凹槽,也嵌有红玛瑙、松石,其他部位也有零星点缀,身躯用金片制成,并用金丝掐出羽翅纹,同时饰有金粟粒,尾、角以金丝缠绕而成,底托片上堑有流云纹并饰以小金粒。
金辟邪是汉代人求吉祥心理的反映,那时辟邪的形象较为模糊,尚未有统一模式。
古人有“事死如事生”的观念, 1992年陕西宝鸡市的一座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两把金柄铁剑及金环首的铁刀、铜刀各一支。剑身为铁,已腐蚀生锈,柄为纯金所铸,柄上饰有镂空的变形蟠螭纹,整个剑柄纹饰繁复。以金子作刀、剑一类兵器的柄首,并不具有实战价值,反而使得刀剑本身成为一种礼仪性用品,从出土金器的数量如此之多来看,该墓主人的地位应相当高,即便是他活着之时,刀剑于他也只是一种饰品,这种死后陪葬品更只是一种象征意义,表示其死后可能要用到该类物品。
商代及周代时,女子插笄,标志着成年,谓之壹绑怯,《仪礼》(传为周公所作,为规范起居饮食的法则)载,女子年满十五,梳髻插笄,表示成年,可以许嫁,并举行仪式,称为殷抢裼。富家女子的笄多为黄金所制,现存最早的笄,长27.7厘米,头宽2.9厘米,尾宽0.9厘米,重108.7克。笄也叫簪,是簪的本名,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骨制的发笄,用于盘发挽簪。及至婚配,至今仍要消费大量的黄金首饰。
至于含祝福婴儿平安、富贵、长寿的金制长寿锁时至今日仍系在孩童的项间。
观一斑而窥全豹,源远流长的黄金文化沉积于历史,融入于生活,中国黄金协会已对黄金文化的精神实质及其具体内涵作出了翔实的阐述,详细内容不久将与世人见面,以填补我国黄金文化的空白。